视觉检测领先者
全国咨询热线:13812953225
产品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 视觉软件

BCEIA2023光谱学分会精彩预告:高灵敏光谱分析与成像

发布时间:2024-02-16 15:41:37   来源:下载雷火电竞亚洲先驱

第二十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23) 将于2023年9月6-8日在北京...

产品介绍

  第二十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23) 将于2023年9月6-8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召开。

  第二十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23) 将于2023年9月6-8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召开。BCEIA作为展示国际新技术、新仪器、新设备的窗口,一直以来受到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科学技术人员的关注,同时,学术报告会作为BCEIA重要组成部分,始终面向世界科学技术前沿。BCEIA 2023将举办大会报告、分会报告、高峰论坛、同期会议、墙报展等多场精彩学术活动,邀请国内外行业顶尖学者及学术带头人,分享最具前瞻性的研究进展,针对学科关注度最高的技术及应用进行研讨和交流。

  聚焦“高灵敏光谱分析与成像”主题,围绕分子及纳米光谱、光谱分析与材料、高分辨光学成像、光谱仪与显微镜等主题方向,邀请到19位国内色谱领域资深科学家及青年才俊带来精彩报告。

  专家简介田阳,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2013年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获日本化学会“The distinguished lectureship award”,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中国化学会女分析化学家,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受邀在神经学和神经科学等国际国内做大会、主题或邀请报告36次。目前担任Chemical Communications副主编和《高等化学学报》副主编。田阳教授长期从事活体电信号的化学表达分析领域研究,在发展生物化学分子(如酶、蛋白等)的精准分析测量策略、建立长时程稳定的高空间分辨成像方法、及开拓高速成像分析新仪器等方面开展了深入和系统的工作。

  专家简介李剑平,男,博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深圳市海洋声光探测技术及装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包括创新光学方法、先进光电仪器、机器视觉与机器学习在海洋观测中的应用。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局(RGC)、广东省科技厅、深圳市科学技术创新委等研究项目。带领团队研制了水下浮游生物成像仪、走航式浮游植物成像流式细胞仪、海水叶绿素a、COD、BOD传感器等多种海洋观测探测仪器。在IEEE JOE,ICES JMS, FMARS,ECCV,ICCV, Optics Letters, Optics Express、Applied Optics等光学、海洋科学和机器视觉知名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多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43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7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6项;在ICCV, Ocean Optics, International Ocean Color Sciences, Focus on Microscopy等知名国际会议做主旨报告、口头报告多次。

  专家简介王亚玲,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广州市新发传染病疫苗研发技术创新促进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先进光源的纳米生物分析方法、新型纳米佐剂开发及产业化研究。近年来,在Nature protocols, Acc. Chem. Res., ACS Cent. Sci., Nano Today, Anal. Chem., ACS Nano,等期刊上发表70余篇论文,申请发明专利18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了科技部政府间科学技术合作重点专项,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专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重点项目子课题各1项,作为项目骨干参加中科院先导B项目、纳米生物效应及分析方法等相关十多个项目研究。

  专家简介李乐乐,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于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先后获得国家杰青、国家优青、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等项目支持。研究方向为活细胞和在体分子成像方法与疾病诊断技术,相关工作以通讯作者发表在Nat. Biomed. Eng.、Acc. Chem. Res.、J. Am. Chem. Soc.和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

  专家简介康斌,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兴趣为发展高时空分辨的成像测量方法、技术及仪器装置,诠析微纳化学系统及生物系统中的基本传质、传电及传能过程及其动力学。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原创探索研究计划、国际合作中俄项目、面上项目等。受聘为俄罗斯科学院海外专家,共建莫斯科“生物医学光子学”国际实验室并任联合主任(co-director),担任日本北海道大学客座教授。

  专家简介张昊自2019年起加入清华大学化学系,担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2007年)和硕士(201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2015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2016–2018年在美国西北大学材料系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材料的直接光刻图案化与3D打印以及柔性生物电子器件。

  专家简介1978年元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后留校工作至今。1979-1980年从事基础物理和无机化学教学工作,1981-1983年从事原子光谱分析工作。1986年至今,从事红外光谱分析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分子振动光谱学、化学计量学、中药和食品分析化学。主要学术贡献:在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组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宏观组学”的基本概念。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建立了针对复杂混合物体系的“多级红外光谱宏观指纹分析法”。目前已发表SCI论文近200篇,获中国发明专利3项,已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4部,多次获得中国分析测试协会CAIA奖。多次在国内外举行的国际会议上作邀请报告,作为合作主席主持了“第4届二维相关光谱国际会议”。作为组委会主席筹办了“2018全国光谱大会”。 兼任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光谱分会理事长。《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副主编。美国药典委员会(USP)脱脂乳粉顾问组专家成员(2014)。

  专家简介林玲,北京工商大学教授。2016年于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部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博士期间研发微/纳流控系统用于活体单细胞微量样品的检测。回国后主要是做微流控芯片上细胞代谢产物的研究,利用微流控芯片构建细胞共培养模型,结合荧光成像及高灵敏度质谱检测技术,系统地研究了细胞在不同微环境条件下,药物诱导对特定细胞的作用机制, 为细胞微环境药物刺激响应等生命过程提供理论依照。近五来已发表SCI 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通讯或第一作者论文发表在Chem. Soc. Rev., Angew. Chem. Int. Ed., Chem. Sci., Anal. Chem.等国际学术期刊,并参著中英文专著3章。作为负责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项目资助。

  专家简介张玉微博士,教授,广州大学百人A计划教授;广州市高层次人才,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广州市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副理事长。

  专家简介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超分辨光学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市高分辨三维动态成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太赫兹生物物理分会副秘书长。主要是做太赫兹光谱成像仪器研制及应用研究,2021年获全国太赫兹生物物理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先后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科研仪器研制等多个重要研究任务,在领域重要期刊发表SCI论文80余篇,拥有受权发明专利10余项。

  专家简介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员,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分子相分离的智能解析与应用,围绕相分离发展了系列预测分析方法,从相分离角度探索潜在药物靶标。以通讯作者(含共同)在PNAS、Nature Chemical Biology、Genome Biology期刊发表SCI论文近30篇。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蛋白质专项,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生物信息学与人工生命专委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健康与生物信息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生物信息学专委会委员、生物物理学会生物大分子相分离与相变分会委员等。

  专家简介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纳米压印先进制研发中心负责人,国家级引进人才。国内最早从事纳米压印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之一,长期从事以纳米压印技术为核心工艺的先进制程研究。早年留学瑞典期间,深入研究纳米压印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毕业后以纳米压印专家加盟国际技术领先的Obducat公司,先后担任SMASH、ANIP等欧盟科研项目的技术负责人,以及LED衬底PSS(蓝宝石图案化衬底)、面板级铝线栅WGP、AR/VR光学元器件等产业化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实现纳米级器件低成本高通量工程制造。21年归国全职加入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主要是做纳米印压制程能力开发,包括AR/VR光学元器件、超表面器件、复杂曲面精细结构制造等方面的工业化生产设计等。22年创立新维度微纳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纳米压印技术的产业化推广。

  专家简介2021.07至今在郑州大学化学学院工作。现任Analytical Methods副主编,Industrial Chemistry & Materials副主编,《分析试验室》副主编,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Chinese Chemical Letters,《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等期刊编委。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危化品快速检测方法、材料结构光谱表征新方法、纳米材料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及复合材料早期老化荧光检测及其寿命预测。主持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及国家“973”计划等项目10余项,近五年以通讯作者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Analytical Chemistry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批中国发明专利15项,专利技术转化2项。获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团体标准1项和企业标准3项。获得2015年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0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技奖一等奖等奖项。

  专家简介2011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并先后在香港科技大学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开展研究工作。2017年加入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光学生物传感技术及仪器。在PNAS等顶级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承担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基金委面上项目等研究任务。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550.00万元采购激光脉冲沉积

  基因和细胞治疗解决方案详解:加速的实验室——丹纳赫 以科技加速新疗法开发

  日本核污染水开始排海,今天排放量预计200吨到210吨;我国如何监测?官方回应

  四大部门联合发布《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